(图片来自视觉中国,图文无关)
7月12日中午,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从延安东路外滩站乘上71路中运量公交车。刚一上车,便有一阵热风从车厢内袭来,根本没能感受到“空调风”的凉意。原来,车厢两侧的车窗均处于敞开状态,热浪正源源不断朝着车厢内涌入,尽管车厢内空调还在运转,但吹出的凉风马上就会从车窗逸走,实际效用并不大。
此时,车厢内的显示屏上时不时跳出“20℃”的字样,不过实际体感温度,显然不止于此,4站路过后,记者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数字波动停在了33℃附近。
记者乘坐数站后,温度计在33摄氏度附近波动。
7月9日,刘安的驾驶室温度保持在31摄氏度。记者在车上看到,有市民甚至自带蒲扇上车,站在车厢的空调风口下手动扇风,不少人直接向记者表示,“这空调就像没开一样,热得很。”记者留意到,司机驾驶舱内的车窗也是敞开状态,再加上他们还需身着制服,佩戴N95口罩、手套,乘务员还另外多穿一件黑色马甲裙跟佩戴防护面罩,暑热更甚。“空调风是从车厢后部吹出来的,等循环到驾驶室,冷风本来就弱,窗户全开的话,跑一趟衣服都湿透了。”司机张师傅(化名)表示,“有的乘务员捂出了痱子,前不久还有司机出现了轻微中暑现象。”
为何不关窗打空调?71路司机刘安(化名)解释,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,公交公司就要求在行车过程中始终保持“开窗通风”,驾驶员旁边的车窗更是必须保持“全开”的状态。“如果被查到没有开窗,或者没有开到规定的程度,是要罚款的。”这一“通风”要求是源自《本市交通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指引7.0版》:- 对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街道,车辆应保持“持续通风”;
- 而对于低风险地区,车辆通风时间间隔为“每趟次”,原则上每次通风时间大于10分钟。
比如记者7月9日乘坐882路公交车时,发现在乘客不多的情况下,车厢内仅打开了两扇车窗,留有4-5厘米的通风口,车内温度就相对比较适宜。
(图片来自视觉中国,图文无关)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也表达了他的担忧,毕竟相对于可能的暴露感染风险,中暑是更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医疗状况。王新宇建议,公交车应该尽可能开足空调,保证车内的环境温度不超过32度,适当通风就可。当然,“防疫”也不容忽视,“公交部门应该平衡中暑的风险和新冠防疫的措施,既要避免发生公交车内的病毒传播,也要防止中暑的发生,这离不开市民们的配合。”
(图片来自视觉中国,图文无关)
来源 | 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(作者:栗思 黄杨子 沈思怡)